全水性技术助力锂电池实现生产到回收的环保绿色暨100万支电芯成功出货

2024-05-15

2023年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销售额达到约48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5000亿元的规模。2030年销售额预测是2023年的7倍以上,在如此庞大的市场推动下,锂电池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但是锂电池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资源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材料资源的风险,目前全球的矿产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在电动汽车的不断增长驱动下大大助长了对锂,钴,镍金属的需求,引发了对矿产资源的争夺,从而令锂电池材料价格有不可控的波动。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并非采之不尽,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废弃锂电池进行有效回收。欧盟规定2030年开始,新生产的电池所用的锂钴镍金属必须有一定比例是回收再用而来的。但是目前的回收动力低,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回收方式基本上采用热解,即高温火烧,或者酸解,即用强酸进行溶解的方式,这些方式势必导致高能耗,高碳排放,粉尘以及有毒气体产生,也就是高成本低产出,以及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缺乏了经济可行性。

其中导致回收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分离困难。传统的锂电池正极主要是靠粘结剂PVDF把材料和导电剂一起粘附在铝箔上的,而这种含氟的PVDF粘结剂不溶于水,需要用高温或者强有机溶剂的方式才能进行分解,所以既困难又高成本。另一方面,欧盟对含氟有机物(PFAS)的使用越来越严格,因含氟有机物对人体有害和对环境产生破坏。想要突破,亟需一种跳出方框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


WPS图片(1).png

水性技术对比传统电池生产与回收工艺


浙江桓能芯电科技有限公司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己任,坚持采用全水性技术助力锂电池实现生产到回收的环保绿色闭环。从绿色材料,到绿色生产,到绿色应用,以及绿色回收,全面实现绿色闭环。采用独有的无氟有机化合物作为粘结剂,采用水作为溶剂,制作正负极极片,正因为此无氟粘结剂是可逆的,在最后进行电池回收的时候,可以再次采用水作为溶剂进行正负极材料的物理剥离和分选,达到低成本以及环保的回收目标。公司将此技术称为WATMAR³,并进行了商标注册。


WPS图片(1).png


采用WATMAR³全水性技术还能助力降低碳排放,通过详细测算,可以在制造端降低40%的碳排放,在回收端降低80%的碳排放。带来可量化的减碳效益。


WPS图片(1).png


桓能芯电目前已经将WATMAR³全水性技术应用于工厂所生产的全系列产品中,并在2023年向二轮车市场交付超过100万支电芯产品,目前市场反馈良好,再次证明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研发和生产更多的产品在更广泛的市场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也希望利用WATMAR³全水性技术实现锂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环保绿色闭环,让更多的锂电企业参与其中,一起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让未来更美好。